图 1: 云冈石窟第二十窟道武帝像。北魏文成帝年间,命僧侣昙曜负责开凿五个大佛,以代表北魏五代皇帝,是为昙曜五窟。

1 概况

魏道武帝拓跋珪(371 年-409 年 11 月 6 日),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北魏开国皇帝,代王拓跋什翼犍之孙,献明帝拓跋寔和贺夫人之子。以 399 年拓跋改年号天兴,即皇帝位起计算,拓跋珪在位 10 年。而以 386 年拓跋珪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代王,并在同年四月,改称魏王计算,共在位 23 年。

据历史学家罗新考证1,拓跋珪的名字并不是“珪“,他甚至根本没有用汉语取名字,南朝史书所记“涉珪、 什圭、 涉圭、 什翼圭”等才是其本名,都是对鲜卑语 il-qan 的不同音译。至于被史书记录为其名字的“珪”、“开”等,不过是对其鲜卑语本名后缀“qan”的音译、后世将其当做汉式名讳罢了。

1.1 生平

1.1.1 投奔独孤部

拓跋珪在代王拓跋什翼犍建国三十四年七月七日(东晋太和六年,371 年 8 月 4 日)在凉城郡参合陂北部(今凉城县岱海镇榆树坡村)出生。建国三十九年(376 年),前秦灭代国,拓跋珪将要被强迁至秦都长安,但代王左长史燕凤以拓跋珪年幼,力劝前秦天王苻坚让拓跋珪留在部中,称待拓跋珪长大后为首领,会念及苻坚施恩给代国。苻坚同意,拓跋珪得以留下。其时,代国旧部由刘库仁及刘卫辰分掌,拓跋珪母贺氏带拓跋珪、拓跋仪及拓跋觚从贺兰部迁至独孤部,与南部大人长孙嵩等人同属刘库仁统领。

拓跋仪及拓跋觚均为拓跋珪的叔叔,拓跋什翼犍第三子秦明王拓跋翰之子。

然而,《魏书》又载其娶兄拓跋寔遗孀贺兰氏(拓跋珪母),生拓跋觚,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札记·魏书札记》<崔浩国史之狱>指拓跋寔卒于建国三十四年(371 年),比拓跋翰晚去世很久,认为娶贺兰氏生拓跋觚者实为拓跋什翼犍,而非拓跋翰,崔浩因如实记载拓跋什翼犍纳媳生子等事而获罪。

刘库仁本亦为南部大人,拓跋珪等人到后仍尽忠侍奉他们,并没有因代国灭亡、自己改受前秦官位而变节,又招抚接纳离散的部人,甚有恩信。

独孤部是独孤氏为主体的匈奴部落,后加入鲜卑拓跋部,双方通婚,成为拓跋部中的贵族。独孤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晋的刘猛,为出身自南匈奴屠各氏族的后代。刘猛被杀后,其子刘副伦率领一部分部众,亡命至鲜卑拓跋部,成为独孤部的始祖。其余的部众则成为铁弗部(夏国)。

独孤部是北魏勋臣八姓之一。

刘库仁之母为拓跋郁律之女,拓跋什翼犍以宗女嫁给他。因此刘库仁本身是拓跋珪的舅舅(23333)。

拓跋什翼犍死后,苻坚以刘库仁为陵江将军、关内侯,自河以西属刘卫辰,自河以东属刘库仁。

南部大人,官名。原为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称号。十六国代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沿用其称。

《魏书 ·官氏志》: “其诸方杂人来附者,总谓之乌丸,各以多少称酋、庶长,分为南北部,复置二部大人以统摄之。肘帝弟觚监北部,子寔君监南部,分民而治。”北魏初沿置,管理南方州郡。明元帝泰常二年(417),与天部、地部、东部、西部、北部大人并称六部大人,皆以诸公为之,共同管理国家日常政务,下设三属官。其职掌后并入南部尚书。

1.1.2 出奔贺兰部,建立北魏

淝水之战后的天下格局

383 年,苻坚于淝水之战中战败,其后国中大乱,刘库仁助秦军对抗后燕,但于次年遭慕舆文夜袭杀害,其弟刘头眷代领其众。385 年,刘库仁之子刘显杀头眷自立,又想要杀拓跋珪。刘显弟刘亢埿的妻子是拓跋珪的姑姑,并将刘显的意图告诉贺氏。刘显谋主梁六眷是拓跋什翼犍的甥子,也派部人穆崇、奚牧将此事密报拓跋珪。贺氏于是约刘显饮酒,将其灌醉,让拓跋珪与旧臣长孙犍、元他等人乘夜逃至贺兰部。

不久,刘显部中内乱,贺氏得以到贺兰部与拓跋珪等会合。但其时贺氏弟贺染干忌惮拓跋珪得人心,曾试图杀害他,但都因尉古真告密及贺氏出面而失败。而拓跋珪的堂曾祖父拓跋纥罗及拓跋建就劝贺兰部首领贺讷推拓跋珪为主。

登国元年正月六日(386 年 2 月 20 日),拓跋珪得到以贺兰部为首的诸部支持在牛川大会诸部,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同年四月,改称魏王,称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注意,此时拓跋珪 15 岁。

有意思,这里看起来,贺兰部开始是支持拓跋珪的,但是后来双方反目。

盛乐博物馆外拓跋珪雕像。

1.1.3 平定内乱

北魏建立时四周有强敌环伺,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在河套一带有匈奴铁弗部、阴山以北为柔然部和高车部、太行山以东为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及以西的慕容永统治的西燕。因为叔父拓跋窟咄为了争位与刘显勾结,企图取拓跋珪而代之。于桓等人意图杀害拓跋珪以响应窟咄,莫题等人亦与窟咄通讯。拓跋珪杀死于桓等五人,赦免莫题等七姓,但都因恐惧内乱而往依贺兰部,借阴山作屏障防守,又派人向后燕求援。

同年十一月,拓跋窟咄逼近,部众惶恐不安。慕容垂之子慕容麟带领的后燕援军此时仍未到,于是先让北魏使者安同先回去,让魏人知燕军已在附近,稳定人心。拓跋珪于是领兵会合后燕援军,在高柳大败拓跋窟咄。窟咄带领残兵败将西逃,依附铁弗部,被铁弗部首领刘卫辰杀死,拓跋珪接收其部众。十二月,后燕任命拓跋珪为西单于,封上谷王,但拓跋珪不受。

1.1.4 四面出击

次年,拓跋珪与后燕联手击败刘显,逼刘显出奔西燕。六月,拓跋珪又于弱落水大败库莫奚部;七月再击败来攻的库莫奚。登国四年(388 年),拓跋珪大破高车诸部。登国五年(389 年),拓跋珪又西征高车袁纥部,并在鹿浑海大败对方,俘获人口及牲畜共计二十多万。不久更联同慕容麟所率的后燕军进攻贺兰部、纥突邻部及纥奚部,后两者向北魏请降。七月,贺兰部遭铁弗部攻击,贺讷于是向北魏投降求援,拓跋珪于是领兵去救援,击退铁弗,并将贺讷等人迁至东界。

拓跋珪进击高车诸部,唯独柔然不肯降魏,北魏遂于登国七年(391 年)进攻柔然。柔然当时率众退避,拓跋珪追击,军粮用尽后以备乘战马作军粮,终在南床山追及,并俘获其一半部众。接着拓跋珪继续派兵追击余部,逼令首领缊纥提投降。同年,拓跋珪进攻铁弗,直攻代来城,擒获直力鞮,卫辰被部下杀害。拓跋珪更尽诛刘卫辰宗族共五千多人,将尸体丢在黄河中。此战后,黄河以南诸部都向北魏投降。

北魏至此已击败大部分强邻,国力亦大增。

1.1.5 燕魏争霸·参合陂之战

北魏与后燕皆是 386 年建立,后燕强而北魏弱,拓跋珪与后燕结好,而北魏开国之初的内乱,后燕亦曾出兵支援拓跋珪,每年两回亦派使者往来。

登国六年(391 年),贺兰部内乱,贺染干和贺讷互相攻击,拓跋珪亦自请为向导,请后燕出兵讨伐。但同年,后燕将来使拓跋觚扣留,以向北魏求名马。拓跋珪拒绝,拓跋觚亦一直遭扣留,此后两国关系恶化。北魏转而联结西燕对付后燕。但后燕帝慕容垂于登国九年(394 年)六月出兵进攻西燕,围攻长子,西燕帝慕容永曾向北魏求援,拓跋珪遂派陈留公拓跋虔及庾岳救援西燕,可是援军尚未赶到,长子就失陷。慕容永及其公卿大将三十多人都被诛杀,西燕灭亡。华北一带就剩下北魏与后燕两国互相对峙

求名马事件应该是燕魏交恶的结果而非原因。

登国十年(395 年)北魏侵逼后燕附塞诸部。慕容垂于五月派其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军八万攻魏,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等率一万八千骑兵为后援。拓跋珪知大军前来,率众到河西避战。燕军于七月到五原后收降魏别部三万多家人,又收穄田谷物及造船打算渡河进攻。九月,拓跋珪亦进军河边,与燕军对峙。

图片出处:山西境内重要战事系列之:参合陂之战

北魏一方面派许谦向后秦请求援兵,一面却派兵堵截燕军与后燕都城中山的道路,并抓住取道去前线的燕国使者。因慕容垂在出兵时已经患病,而堵截道路令慕容宝久久都不知道国内消息,拓跋珪于是逼令抓到的使者向燕军谎称慕容垂的死讯,成功动摇燕军将士的军心。燕军中更有将领阴谋发动兵变拥慕容麟为帝。燕魏两军自九月起隔河对峙至十月,燕军终因内乱而被逼烧船撤退。

其时黄河河水未结,魏军未能及时渡河追击。燕军撤退途中疏于戒备,甚至一边行军一边打猎。次月大风令河面结冰,拓跋珪即下令渡河并派二万多精骑追击燕军。魏军追击六日后在参合bēi追上燕军主力。燕军当时安营于陂东靠近河边处。魏军连夜登山,计划奇袭燕军。翌晨,魏军登上山头,下临燕营。燕军正要东归,忽见魏军遍布山上,士卒大惊。拓跋珪下令攻击,燕军争相渡河逃命,人马相互践踏,压死及溺死者数以万计。拓跋遵的魏军骑兵早已在燕军后方等待,正好赶及阻截渡河的燕军,结果燕军在此役几乎全军覆没,仅包括太子慕容宝及部分亲王在内的数千人成功逃走,而慕容绍则为魏军所杀,其余燕军包括鲁阳王慕容倭奴、桂林王慕容道成、济阴公慕容尹国、北地王世子慕容钟葵、安定王世子慕容羊儿等四、五万人全部投降。后来,在北魏大臣王建的建议下,所有投降的燕军全被坑杀。

图片出处:山西境内重要战事系列之:参合陂之战

登国十一年(396 年)三月,慕容垂率军再度伐魏,攻陷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留守平城的拓跋虔2战死,守城的三万余家部落皆被俘。接着慕容垂更派慕容宝等进逼拓跋珪。拓跋珪此时十分惊惧,打算离开盛乐避兵,而诸部因骁勇善战的拓跋虔战死,亦有异心,令拓跋珪不知所措。可是慕容垂因见参合陂堆积如山的燕兵尸体而发病,惭愤吐血,被逼退兵,并病逝于上谷。同年七月,拓跋珪建天子旌旗,并改元皇始,并正式图取后燕所占的中原土地。

慕容垂真一世英雄!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之父慕容博所创武功称为参合指,其“参合”之名即来自参合陂之战。温瑞安的小说《英雄好汉》中地眼大师的“参合指”则是借用金庸的发明。

1.1.6 称霸华北·柏肆之战

皇始元年(396 年)八月,拓跋珪大举伐燕,亲率四十多万大军南出马邑,越过句注南攻后燕并州,同时又命封真率偏师进攻后燕幽州。九月,魏军进至晋阳,守城的慕容农出战但大败,晋阳城守将此时叛燕逼使慕容农率众东走。长孙肥率众追击,在潞川追上,慕容农妻儿被掳,只能与三骑逃回中山。北魏遂夺取后燕并州 ( 今山西地区 )之地,并置官员治理当地。

随后,拓跋珪命于栗磾公孙兰等暗中开通昔日韩信在井陉用过的路,并在同年十月,越过太行山率军取道该路进攻后燕京师中山城 ( 河北省定县 )。其时燕军决意婴城自守,打持久战,于是拓跋珪在攻下常山后,其东各郡县的官员不是弃城就是投降,北魏于是轻易地得到中原大部分郡县归附,仅余中山城、邺城及信都城三城仍然拒守。拓跋珪于是兵分三路分攻三城:自攻中山,拓跋仪攻邺及王建、李栗攻信都。然而,拓跋珪在攻中山城时遭燕军力拒,于是暂时放弃中山城,改而南取其余二城。

皇始二年(397 年)正月,拓跋珪加入进攻信都城,终于逼得守将慕容凤弃城出走,但其时慕容德却成功离间进攻邺城的拓跋仪及贺赖卢,令他们退兵,并乘机从后追击,大破魏军。

上一年,为拓跋珪憎恶的魏将没根自疑而叛魏投燕,其侄儿丑提恐怕会被株连,于是决定自并州率部回北魏后方作乱。拓跋珪见内乱起,于是自后燕求和,但慕容宝却意图乘此机反击,拒绝之余更派步兵十二万及骑兵三万七千出屯柏肆,在滹沱水以北阻击魏军。魏军在滹沱水南岸设营,燕军于是乘夜渡水进攻,以万余兵突袭魏营,并乘风势放火。魏军此时大乱,拓跋珪慌忙起来弃营逃跑,进而避过攻到其帐下的燕将乞特真。可是,燕军此时却无故自乱,互相攻击,拓跋珪在营外见到,就击鼓收拾余众,集结好后进攻营内燕军,并乘势进攻营北作支援的慕容宝军,逼使慕容宝退回北岸。此战后,燕军士气大降,而魏军却已重整。拓跋珪乘慕容宝撤退的机会追击,屡败燕军。慕容宝恐惧下更抛下大军率二万骑兵速返中山;又怕被追上,命令士兵抛弃战衣及兵器轻装撤还。其时大量燕兵因大风雪而冻死,很多后燕朝臣及兵将都被俘或投降。此战史称柏肆之战

三月,慕容宝向拓跋珪求和,并说要送还拓跋觚,并割让常山以西土地。拓跋珪已答允,但慕容宝却反悔,拓跋珪于是进围中山。最终慕容宝等人弃中山城出走,拓跋珪原本打算在该晚入城,王建则以士兵会乘夜盗取城中财宝为由劝阻,拓跋珪于是等到日出才入城。可是慕容详却趁机自立为主,闭门拒守,拓跋珪试图强攻但攻了几日都不果,于是试图劝降,可是城中军民却表示担心会有昔日在参合陂被杀的燕降卒一样的下场,所以坚守到最后。拓跋珪想起当日劝他杀俘的正是王建,导致现在难取中山,于是向其吐口水。至五月,拓跋珪撤围,到河间补充军粮。在围攻中山的同时,拓跋珪派庾岳率兵讨平国内叛变的贺兰部、纥邻部及纥奚部,成功解决内乱。

九月,时据中山的慕容麟因饥荒而出据新市,拓跋珪于是主动进攻,并在次月于义台大破慕容麟。慕容麟出走后,拓跋珪入据中山。皇始三年(398 年),邺城也因慕容德弃守而落入魏军手中,拓跋珪于邺置行台后回到中山,并打算回盛乐,于是修治由望都至代的直道,设中山行台以防变乱,又下令强迁新占之山东六州官民和外族人士到代郡充实人口。

皇始三年(398 年)七月,拓跋珪迁都平城,营建宫殿、宗庙、社稷。同年十二月二日(399 年 1 月 24 日),改年号天兴,即皇帝位。

天兴二年(399 年)正月,拓跋珪即位后不久便北巡,并分三道进攻高车各部,至二月会师时大破高车三十余部,另拓跋仪又以三万骑兵攻破高车残余的七部,皆大有所获。同年三月二十日,拓跋珪派遣建义将军庾真及越骑校尉奚斤进攻北方的库狄部及宥连部,将他们击败并逼令库狄部的沓亦干归附。庾真等军接着又击破侯莫陈部,俘获十多万头牲畜并一直追击到大峨谷。

1.1.7 魏秦争战·柴壁之战

拓跋珪曾派贺狄干向后秦献马一千匹并请结婚姻,不过其时拓跋珪已立慕容氏为皇后,故此后秦君主姚兴拒绝了婚姻要求并强留贺狄干,两国遂有嫌隙。天兴五年(402 年)后秦高平公没弈干和属部黜弗素古延分别遭北魏常山王拓跋遵及材官将军和突领兵进侵,其中拓跋遵军更曾追击至瓦亭,另魏平阳太守貮尘又进攻秦河东之地。这些行动威胁到秦都长安,关中各城白天都闭着城门,亦令得后秦准备进攻北魏。拓跋珪亦在该年举行阅兵,又命并州各郡送谷物到平阳郡的干壁储存以防备秦军进攻。

天兴五年(402 年)六月,后秦派军进攻北魏,攻陷了干壁。拓跋珪则派毗陵王拓跋顺及豫州刺史长孙肥为前锋迎击,自率大军在后。八月,拓跋珪至永安(今山西霍县东北),秦将姚平派二百精骑视察魏军但尽数被擒,于是撤走,但在柴壁遭拓跋珪追上,于是据守柴壁。拓跋珪围困柴壁,而姚兴则率军来救援姚平,并要据天渡运粮给姚平。

拓跋珪接着增厚包围圈,防止姚平突围或姚兴强攻,另又听从安同所言,筑浮桥渡汾河,并在西岸筑围拒秦军,引秦军走汾东的蒙坑。姚兴到后果走蒙坑,遭拓跋珪击败。拓跋珪又派兵各据险要,阻止秦军接近柴壁。至十月,姚平粮尽突围但失败,于是率部投水自杀,拓跋珪更派擅长游泳的人下水打捞自杀者,又生擒狄伯支等四十多名后秦官员,二万多名士兵亦束手就擒。姚兴虽然能够与姚平遥相呼应,但无力救援,柴壁败后多次派人请和,但拓跋珪不准,反而要进攻蒲阪,只是当时姚绪坚守不战,且早于 394 年背魏再兴的柔然汗国要攻魏,逼使拓跋珪撤兵。

这个打法有点像凯撒打的阿莱西亚之战

1.1.8 不得善终

拓跋珪晚年因服食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多疑,更常因想起昔日一点不满就要诛杀大臣。大臣们大都惶恐度日,影响办事能力,以至偷窃等行为十分猖獗。

天赐四年(407 年)至天赐六年(409 年)间,拓跋珪先后诛杀了司空庾岳、北部大人贺狄干兄弟及高邑公莫题父子。往日曾与穆崇共谋刺杀拓跋珪的拓跋仪虽然因拓跋珪念其功勋而没被追究,但眼见拓跋珪杀害大臣,于是自疑逃亡,但还是被追兵抓住,并被赐死。

天赐六年冬十月戊辰(409 年 11 月 6 日),次子清河王拓跋绍母贺夫人有过失,拓跋珪幽禁她于宫中,准备处死。到黄昏时仍未决。贺氏秘密向拓跋绍求救。拓跋绍与宫中守兵及宦官串通,当晚带人翻墙入宫,刺杀拓跋珪。拓跋珪在拓跋绍来到时惊醒,试图找武器反击但不果,终为其所杀,享年三十九岁。

五石散害人啊!

太子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拓跋嗣在同年十月十七日(11 月 10 日)登基,改年号“永兴”,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登位后,于永兴二年(410 年)谥拓跋珪为宣武皇帝,庙号烈祖,泰常五年(420 年)才改谥为道武皇帝,太和十五年(491 年)改庙号为太祖。

道武帝被杀前后(公元5世纪初)的天下格局

1.2 年表

  • 371 年,拓跋珪出生;
  • 379 年,前秦灭代国,拓跋珪得以留在代国。其母贺夫人携拓跋珪兄弟迁到独孤部;
  • 383 年,淝水之战,前秦战败;
  • 384 年,刘库仁战死;
  • 385 年,独孤部内乱,拓跋珪出奔贺兰部;
  • 386 年,拓跋珪受到各部支持,召开部落大会,即位代王。同年四月,改称魏王,称国号为魏;
  • 391 年,北魏与后燕决裂;
  • 394 年,后燕灭西燕;
  • 395 年,参合陂之战,北魏大胜后燕;
  • 396 年,慕容垂伐魏,陷平城。但慕容垂于军中病死,拓跋珪建天子旌旗,并改元皇始;同年八月,拓跋珪大举伐燕;
  • 397 年,柏肆之战,燕军先胜后败,拓跋珪随后攻占中山;
  • 398 年,拓跋珪迁都平城。
  • 399 年,拓跋珪改年号天兴,即皇帝位。同年,拓跋珪向北攻击高车、库狄、宥连、侯莫陈等草原部落;
  • 402 年,柴壁之战,拓跋珪大胜后秦;
  • 409 年,拓跋珪被政变刺杀,享年 39 岁。

2 相关文章

2.1 如何评价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

知乎:如何评价北魏道武皇帝拓跋珪 - 寒鲲的回答

道武帝拓跋珪上承十六国而下启北朝,是【代魏】政权之所以能从十六国混战局面下脱颖而出的关键人物,也是【代魏】之所以能在太武帝拓跋焘之时形成南北朝局势的奠基人。换言之,道武帝拓跋珪是继承与恢复【代国】、开启与奠定【北魏】与【北朝】的一代英主。

在道武帝拓跋珪以前,鲜卑拓跋部充其量只是一个挂着【代国】名号的塞外强势部落,虽然一度称雄塞外,甚至一度兵锋直指晋阳,却并没有稳定控制南方魏晋疆土的能力,更没有像屠各匈奴、慕容鲜卑、关陇氐羌甚至羯胡那样逐鹿中原的尝试,完全就是“北族南下”的“后进生”。

拓跋珪的早期统治(386-396),始于淝水之战后的“北族复国”浪潮,他在这一浪潮当中,克服险阻,攘外安内,实现了对鲜卑拓跋部之代国的恢复,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程度,那么他与之前的那些强势代王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参合陂之战的到来,偶然性极强地改变了代、燕两国的强弱对比,也为拓跋珪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甚至可以说,参合陂之战的大胜,使得“代王拓跋珪”进阶“魏帝拓跋珪”成为可能

参合陂之战后,道武帝拓跋珪一方面进取河北平原与山西高原接管后燕精华之地,还更进一步地通过【离散诸部】、【重视农业】、【迁都平城】、【称帝建魏】、【初法汉制】等远超拓跋先祖的政治改革举措(天兴建制),实现了鲜卑拓跋部从【挂着代国名头的大部落联盟】迈向【汉制帝国】的关键一步,也为【北魏帝国】奠定了塞内外版图的最初轮廓,使得日后的代魏政权拥有了能够逐鹿天下的组织体系与基本疆域。拓跋珪主导的拓跋氏核心,这才终于有机会接班“并州两赵、关陇两秦、幽冀两燕”六政权进行的逐鹿中原行动,成为十六国的终结者与北朝的开创者,私以为天兴建制还为隋唐帝国体制之形成奠定了仅次于开皇建制、魏周制度、魏齐制度、太和改制的间接基础

尤为重要的一点是,道武帝拓跋珪重用河北汉人豪族的举动,既是对前后燕成功经验的汲取,也是北魏统治者始终延续的基本政策,这样的举动使得代魏政权已然不再仅仅是勾注山以北豪族与酋帅的“代言人”,更是整个北方人口经济最发达地域——河北大平原之豪族的“代言人”或“合作方”,在拓跋珪之前,在不同程度上做到这一点的还有刘秀、袁绍、曹操、慕容燕。而且,拓跋珪也开创了一种吸纳优待敌国上层人士的先例,是日后平齐户、平凉户、平燕户不断被吸纳到北魏政权之中的先声。

综上可见,虽然参合陂之战的偶然性极强,但拓跋珪也是一个在“机遇来临时做好准备的人”。参合陂之前,拓跋珪能够整合代国旧壤、完成对内立足,在参合陂之后,拓跋珪能够大踏步改革、进一步争霸,实乃一代雄主

虽然拓跋珪晚年因为自己在拓跋部保守派面前过于激进革新,而逐渐产生了某种或许可以称为 “政治性躁郁”的精神方面疾病(私以为),并且服用寒食散弄坏身体,因此有了很多暴虐行为并因此身亡。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基本上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很多帝王都会因为无法克服部落酋帅或门阀豪族的强势、无法实现汉魏帝国时期的强大君权,而陷入政治性抑郁,并进一步演变成精神病一般的暴虐,这是时代的通病,也是君主制的通病,更是乱世君主的宿命,私以为并不应当被视为拓跋珪一人的性格缺陷,自然也不能因此而影响我们对于拓跋珪的评价,瑕不掩瑜。

3 名胜及遗迹

3.1 拓跋珪公园

拓跋珪公园是凉城县城镇居民休闲健身的主要场所。公园新增绿化面积 1000 多亩,全园绿化面积达到 5000 多亩。

该项目是凉城县实施的重点市政工程,位于县城东北的起伏山体,总投资 1.5 亿元,规划总面积 453 公顷,整体设计包括琴瑟和鸣区、山谷观赏区、山脊眺望区、休闲娱乐区、主题文化区等五大功能区,主要建设展览馆、参合陂广场、观景广场等工程,配套建设园内道路、特色步道、亮化、绿化和水利设施。已完成投资 1.4 亿元,参合陂广场、观景广场和拓跋珪广场全部完工,展览馆开工建设,并修建了观光道路、特色步道及 2 个景观亭,安装了 425 基风光互补路灯,完成了公园绿化面积 5000 亩,全部工程预计年内完工。

在公园内,有一个高达24米的拓跋珪铜像赫然立于其中,他身披斗篷,脚蹬战靴,左手紧握弯刀,右手指向前方,目光炯炯。

  1. 罗新:《北魏道武帝的鲜卑语本名》, 收入《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 年,第 31-42 页。↩︎

  2. 拓拔虔是拓跋珪的堂弟,是与拓跋珪齐名的北魏武将。↩︎